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一)老龄人口规模快速扩大
“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60岁以上人口为297692人,比2010年增加71135人,增长31.4%,年均增长2.77%,占总人口比重为22.69%,比2010年上涨8.2个百分点,涨幅高于全国、全省3.99、3.9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229027人,比2010年增加74872人,增长48.57%,年均增长4.04%,占总人口比重为17.46%,比2010年上涨7.60个百分点,涨幅高于全国、全省3.96、2.45个百分点。
(二)“高龄化”老年人口增长迅猛
老年人口一般划分为三段:60—69岁称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称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及以上称为高龄老年人口。“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老年人口中,低龄、中龄、高龄人口为150039人、103650人、44003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13.85%、41.15%、106.23%。高龄人口数实现了翻倍,占全部老年人口的比重也较2010年上涨5.36个百分点。
(三)近九成老年人身体健康,多采取居家养老
“七人普”按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市老年人健康状况整体良好,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的占比为85.82%,“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占比为11.64%,“不健康,生活不能自理”的占2.54%。从养老方式看,居家养老依然是主要方式,依托养老机构养老的仅占0.75%。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中,“与配偶同住”、“与配偶和子女同住”、“与子女同住”、“独居”的比例分别为52.29%、13.25%、12.37%和17.51%。
二、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突出问题
(一)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加大
2020年我市老年抚养比(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6—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25.61%,高于全国5.92个百分点、全省2.78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12.3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加大,无疑加重了社会和家庭赡养的压力。
(二)空巢老人现象愈发突出
“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共有家庭户519512户,其中空巢老人家庭(指一个家庭中所有常住人口都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3756户,占比达到19.91%。其中空巢老人独居户不断增多,独自居住老人户数达到50726户,比2010年增加28066户,增长80.74%。空巢老人家庭的增多,弱化了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加剧了居家养老的难度。
(三)老龄化城乡差异不断扩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村年轻劳动力流入城市,加大了城乡老龄化的差距。“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乡村老年人口占乡村常住人口比重为30.34%,高出城镇老年人口占比11.55个百分点。城乡差距的扩大,显现出应对乡村人口老龄化的紧迫性。
三、相关思考建议
面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提出三点思考建议。
(一)构建多层次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老年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应保尽保,推进城乡养老制度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老年人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完善特殊困难和失能老年人的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政策,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照顾服务需求。
(二)健全完善多元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新建养老服务设施,以及改扩建其他适宜的其他设施等方式,发展集中养老服务设施和日间照料中心,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农村推行“互助式养老”,充分发挥“党建+农村养老”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推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开展老年健康宣传活动,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引导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筛查干预和健康指导。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充分挖掘潜力,通过新建、改建、功能转型等举措,推进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