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景气指数回落,但仍保持在景气区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景气指数为120.6,较三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指数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较为景气”区间。
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景气指数为121.6,处于“较为景气”区间;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3.3和107.5,处于“相对景气”区间。
分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景气情况稍差于其他类型企业。四季度,大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28.3,小微企业为120.7,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中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16.5,处在“相对景气”区间。
分县区看,枞阳县、铜官区、郊区的企业景气指数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分别为127.3、121.7、121.4,义安区的企业景气指数处于“相对景气”区间,为109.8。
2022年1-4季度两景气指数走势图
(二)企业家信心积极乐观。调查显示,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2,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其中,企业家当期信心指数为121.2,预期信心景气指数为122.5,预期指数高出当期指数1.3,表明企业家对于下季度的发展预期比较乐观。调查企业中,对下季度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持“乐观”态度的企业占34.6%,高于持“不乐观”态度的企业22.5个百分点。
二、基本特点
(一)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四季度全市86.6%的企业认为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或一般,87.9%的企业对下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的合理预期持乐观或一般态度。
(二)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77.9%的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三季度提高或持平,较上季度提高5.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大、订单增加;72.0%的有出口业务的企业表示出口量同比增加或持平,较上季度提高10.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海外防疫政策放松,市场需求提升。
(三)企业综合生产成本下降。76.2%的企业综合生产成本较三季度持平或下降,比上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67.5%的企业表示融资成本较三季度持平或下降,比上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76.2%的企业经营资金基本正常或充裕,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四)超七成企业认可惠企纾困政策。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放管服”改革、创新支持、减税降费、金融信贷支持政策、用电用能等保供政策等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效果明显或有一定效果的,分别占73.2%、79.2%、93.9%、77.1%、81.8%。认为清理拖欠账款、稳外贸稳外资系列政策效果明显或有一定效果的,分别占60.2%、52.8%。
企业对各项政策实施效果认可度占比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生产成本压力犹存。四季度,仍有23.8%的企业本季度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比上季度有所上升,比重较三季度仅回落0.8个百分点。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认为,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和职工薪酬的不断上涨是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压力,具体来看,76.6%的调查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过高、62.8%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过快是本报告期面临的突出问题。
企业面临的主要成本压力占比情况(%)

(二)企业周转紧张企业数增多。从资金周转情况看,23.8%的企业认为资金周转紧张,比重较上季度增加了1个百分点;从融资情况看,8.7%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上升,13.9%的企业认为融资很困难或比较困难,62.5%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门槛过高、手续繁杂、条件苛刻。
(三)业务量不足、企业用工需求有所放缓。四季度,认为“用工需求比上季度上升”的调查企业占5.2%,较上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认为“用工需求比上季度下降”的调查企业占13%,较上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用工人数比上季度增加的调查企业占40.8%,较上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用工人数比上季度减少的调查企业占51.5%,较上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有32.8的调查企业认为用工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企业经营收缩,生产任务或者业务量不足,有38.5%的调查企业认为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订单或者业务量减少。目前,企业用工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32%的企业反映“招工难”,34.6%的企业反映“员工工资上涨压力较大”,28.6%的企业反映“员工流失率较高”。
四、有关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惠企政策落实。一是进一步落实好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二是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投放,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针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升等现象,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上游原料供应行业整合,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源需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落实落细普惠性政策措施和社保减免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有效释放企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对各项金融支持和税费减免政策开展全方位宣传,不断提升惠企政策知晓面和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