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足彩的app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网上买足彩的app > 网上买足彩的app
铜陵市2017年儿童发展纲要监测报告
发布时间:2018-07-25 10:01 来源:市统计局 字号:

监测数据显示,《铜陵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以来,我市儿童健康状况日益改善,受教育程度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各项合法权益得到更有效保障。从《纲要》的执行情况来看,各项目标基本完成,儿童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儿童发展纲要监测主要目标实施情况

(一)儿童与健康

随着近年来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进一步改善,儿童保健的意识不断提高,各种保健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儿童的健康保障得到了落实。

1、规范开展围产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危重孕产妇及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

2017年按期组织召开了2次全市围产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危重孕产妇及孕产妇死亡评审会议。通过专家评审会议,极大地提高了产、儿科临床医护人员对产、儿科质量要求的意识,对于进一步提升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及新生儿死亡率起到积极作用。

2、强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为提高全市儿童保健人员业务水平,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针对基层网点的儿保人员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员,2017年为规范全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医疗行为,保障母婴安全,我市举办了一期市级母婴保健技术培训班,并对本年度市级助产机构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的校验和审批发证工作。通过这些培训,使基层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提高全市的妇幼保健服务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全面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不断扩大预防接种疫苗种类和预防疾病种类

2017年,全市继续保持常规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全市适龄儿童建卡14167张,建卡率达100%。各级预防接种单位累计常规接种免疫规划疫苗266957针(剂)次,各剂次疫苗接种率均达90%以上。全面推进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全市59个预防接种门诊均完成了规范化建设并通过市级验收,覆盖率100%。顺利完成2017年度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共查验儿童19489名,查验率100%,补种疫苗3384剂次,补种率97.86%。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按期完成二型脊灰疫苗相关病毒实验室登记清册工作,共对85家实验室进行调查,及时录入上传相关数据佐证资料。大力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开展4.25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完成对117名免疫规划专兼职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完成全市针对性疾病的监测任务,监测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8例,疑似麻疹68例,流脑5例,乙脑2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213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二)儿童与教育

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原则,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培育未来合格人才,为科教兴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23.5亿元,教育事业投入稳健增长。

1、以早期教育研究为切入口,大力发展幼儿教育。2017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152所(不含小学附属园),比上一年增加4所。按区域划分,铜官区52所,郊区12所,义安区29所,枞阳县59所。按办园主体划分,教育部门办园68所,企事业单位办园2,民办幼儿园82所。民办幼儿园中,普惠性民办园67所,非普惠性民办园15所。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企事业办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共计137所,占全市幼儿园比例为90.1%

全市在园幼儿31046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8.59%。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25188人,占比81.13%。全市省、市级一类幼儿园42所,占全市幼儿园数量的27.6%。全市34个乡镇有公办园56个,一镇(乡)一园覆盖率100%

2、积极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我市枞阳县、铜官区、义安区、郊区全部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县区检查验收。实施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将义务教育入学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纳入县区政府考核指标体系,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下发了《铜陵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实施方案》《铜陵市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办法》,鼓励普通学校接受残疾少年儿童;积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接受适龄听力和智力障碍学生入学,目前我市在校残疾学生411人,其中在特校就学308人,随班就读103人,我市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    

贯彻落实《关于印发<铜陵市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权利,落实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两个为主政策。截止2017年底,我市共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2000多人在各中小学就读,占全市基础教育学生人数近8%

截止2017年底,全市293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我市一县三区在我省全部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县区检查验收,实施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政策,全市义务教育就学政策阳光透明,弱势群体教育权利得到保障。保障女童受教育权利,将义务教育入学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纳入县区政府考核指标体系,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实施春蕾计划手拉手等关爱女童措施,帮助困难学生能够有学上、上好学。

3、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提高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的办学规模和水平。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在资源整合后,量和质都得到极大提升。2017年,我市4所学校作为安徽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先后与市内外3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和冠名办学。学校公共实训中心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达4500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市中职中心在2017年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铜陵技师学院已开始招生,社会效益将得以不断显现。

4、提高学生素质,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一是要求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体育课、信息技术课和综合实践课。二是改革考试评价体系,不以分数排名,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中考成绩不但看文化课成绩,还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三是加大中考改革。加大体育和理科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继续实施艺术和体育特长生招生,选拔优秀艺术和体育人才进入高中学习。四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开学第一课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开展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争做美德少年活动评比。五是文体活动丰富,举办中小学校园足球、羽毛球、田径等体育运动比赛,开展戏曲进校园、学校艺术展演,举办少儿科幻画历年作品展,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三)儿童与福利

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在特殊群体中的体现。扩大儿童福利范围,保障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儿童的物质、精神需求,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

1、积极开展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

一是实施各项惠残工程。市残联在辅助器具配发等方面的名额筛选中优先考虑残疾儿童,残疾儿童矫形器装配42人,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完成41人,分别完成省任务的262.5%241.18%。方便残疾儿童的出行、就业、学习、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是提高残疾儿童有效康复率。2017年,市残联共计康复服务各类残疾儿童337名,康复率达90%以上。依据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民生工程要求,做到对听力、智力、脑瘫、孤独症、肢体五类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全覆盖,他们均可在各类定点康复机构享受6—10个月的免费康复训练,年均每人1.2万元(其中0.2万元为残疾儿童家庭补助费)训练经费。此外,听力残疾儿童还可享受免费人工耳蜗植入、助听器验配及术后语言康复训练,肢体残疾儿童可享受免费假肢、矫形器适配及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通过康复训练,残疾儿童的身体机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全力推进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2017年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达到70%以上。

2、残疾儿童教育更加扎实

加强残疾学生助学工作。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出台了《铜陵市残疾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子女学生教育资助暂行办法》,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学年500元、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每人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全年资助困难残疾大学生63,发放救助金11.4万元。学前教育资助30人,发放助学金9万元。发放2016年度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项目资金1.7万元,资助17名残疾学生。选送2人进入省特教中专学校学习。

3、留守儿童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以满足。

枞阳划并后,我市已建成留守儿童之家”321家(其中,枞阳县227家)。根据省民生工程项目要求,所有项目学校都准备了室内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挂牌专用教室,配备了相应的电脑、电话、书桌、图书、活动器材等设施设备,并配有专人负责。市教育局专门印发了《铜陵市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实施细则》和《铜陵市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分管,职能科室具体落实,采取了积极措施,制定了相应管护办法。

(四)儿童与社会环境

我市在着力打造优良的宜居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过程中,加强儿童生活、文化环境管理,严格执法监督,儿童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城市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85%以上。明确家长学校办学目标,通过有目标、有计划的家教授课,家长们基本了解了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了学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及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能正确处理家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7年,面向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家教工作者、家长学校教师及管理者开展了三注重杯优秀家教讲稿征文活动,并发放《家长学校系列教材》200余本。

2、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2017年,市教育局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阅读平台,丰富活动形式,着力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各校将经典诵读纳入早读内容,从时间上予以保证。在世界读书日和市第十二届读书节期间,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举办了巡回宣讲报告会、优秀童谣创作、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中小学生爱教读书征文比赛,市直学校首届书香少年评选,全民阅读图书公益捐赠活动等,并对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赠送图书;对优秀征文推荐致《铜都晨刊》刊发,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据统计,全市中小学生参与面达95%以上。暑假前夕,我们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的通知》和《致广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学生家长教育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同有关单位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试点百余个农家书屋和103个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全部实现常态化免费开放,构建了城区5分钟农村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义安区和枞阳县所属农村学校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到农家书屋内,孩子点餐图书漂流等更是贴近少年儿童实际需求的好举措。组织参加了安徽省“2017中小学图书馆榜样人物“2017最美校园书屋风采展示评比活动,其中市三中和店门口小学获得2017最美校园书屋2位教师获得2017中小学图书馆榜样人物称号。

3、保障儿童享有闲暇和娱乐的权利

市教育局下发学校的作息制度文件,明确要求学校按照文件执行,并接受社会和家长监督,严格执行《铜陵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轻课业负担办法》,明确规定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多于678小时。积极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场所的范畴,加强与市科技馆、博物馆、好人馆、笠帽山烈士陵园、新四军抗战史迹陈列馆、环境教育基地等的联系,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五)儿童与安全

我市严厉打击和防范各种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儿童在人身、精神等社会、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安全,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自护能力。

1、加强对儿童的生命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使儿童懂得珍爱生命和保护生命。市教育局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组织全市学校开展防溺水、校车整治、消防等专项检查,并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儿童自救自护意识,通过综合治理月报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使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开展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月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宣传月教育系统应急演练宣传月安全生产月“6.26世界禁毒日等活动。全年各校开展以消防、地震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演练共1692次,310028人次参加演练活动。通过各类形式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理念,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安全知识教育覆盖率达100%

2、强化学校安全管理,降低儿童校园及校周边安全事故发生率。建立健全了《铜陵市教育局创建平安校园领导责任制》、《铜陵市教育局创建平安校园领导责任追究制》、《铜陵市教育局创建平安校园目标管理责任制》等20余项工作职责和规范性制度。坚持综治工作和创建平安校园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安全稳定落实到最基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全市共配备508名法制副校长,进校开展交通、禁毒、防溺水等安全宣传讲座全年近1658场次,覆盖率达100%

(六)儿童与法律保护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各项保护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保护儿童权益的社会体系,普及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知识,增强儿童的法律意识。市教育局成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推进法律进学校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科室、学校在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中的具体责任,确保组织、人员、责任、措施四到位,做到领导有力、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均聘请了一批法律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派出所副所长兼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每年活动不少于2次,并将活动纳入学校目标管理之中。此外,公安局还经常在一些学校举办法制讲座、禁毒画册展、交通安全图片展、揭批邪教图文展等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学生法治意识和守法自觉性。

二、主要存在问题

2017年,我市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从统计监测的指标数据及资料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监测指标连续几年没有数据。中小学生贫血率没有指标数据支撑,无法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三、对策与建议

《纲要》的实施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要进一步抓好组织、协调、督促工作,完善考核机制,确保2020年终期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提出一点建议:加强源头数据收集,控制指标缺口。各有关部门要针对《纲要》提出的部分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指标缺口的问题。一方面疏通数据来源渠道,对难点指标做好重点调研、对应调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获取数据;另一方面加强数据质量监控,把好源头质量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网上买足彩的app 网站标识码:3407000045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

备案号:皖ICP备19012407号 地址:铜陵市行政中心北十楼 电话:0562-5880475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318号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